Menu

校园综合布线的特点及对策

    本文所提及的校园多指大专院校校园。事实上,校园还应包含中小学、中专、技校和幼儿园的校园。由于大专院校的校园布线最为复杂,其它类型的校园大多可以根据大专院校的布线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化而成。因此出于篇幅缘故,对其它类型的校园不再进行描述。同样,由于篇幅缘故,在本文中仅进行总体性的描述,而不对各个具体的内容进行展开描述。

  1、校园布线的用途

  校园布线的用途事实上十分简单:满足信息、报警、控制等领域的设备对物理层传输的需求。展开而言,可以认为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满足信息化教学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

  满足学生宿舍及单身教职工宿舍中计算机网络和电话的需求,以及未来对IPTV的需求;

  满足会议场所(会议室、演讲厅、大礼堂、梯型教室等)对电子会议的需求;

  满足图书馆对信息化传输和储存的需求;

  满足招待性质的宾馆、招待所中的布线需求;

  满足体育场馆在召开大型运动会时的布线需求;

  满足教职员工家属宿舍对布线的需求;

  满足学校管理(包含商店、食堂、医院等)对布线的需求;

  满足校园(特别是门卫室、停车场等)对布线的需求;

  满足校办工厂、训练中心对布线的需求。另外,综合布线系统还可以与其它系统共享传输通道,实现整个智能系统的物理层融合。

  在大专院校的校园中,智能系统可以多达数十个,涵盖面包含大楼、小区、体育场馆、宾馆、餐厅、商店、工厂、会议、图书馆等多种智能建筑场所,因此它的布线结构也就具有多样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2、校园布线的多样性

  大专院校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它几乎包含了城市中的各个场所(当然也有另外,如城市交通、污水处理、天气预报等通常不会出现在校园中)。因此在校园建设时,综合布线系统应该参照相关的建筑类型进行比对设计,同时也应结合校园的具体特点。

  (1)会议场所(如会议室、演讲厅、大礼堂、梯型教室等)

  校园中的会议室比比皆是,有些可以召开国际型会议,有些可以举办歌舞表演,有些可以进行远程电视/电话会议,有些用于召开学术型会议,有些用于讨论、表决等。当然,有些会议室是提供给学生自由召开各种集会、聚会、论坛等活动的场所。

  会议场所的信息化需求与电子化会议室基本相近,安装必要的远程视频会议、同声翻译、电子会议、电子表决、投影系统、电子白板、无线局域网、电子导引等设备,基本上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会议场所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校园中的教师和学生大多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他们很可能将电脑带到会议场所。

  因此在一些大型的会议场所(如梯形教室等)中,笔记本电脑的上网(如无线局域网的布点及带宽选择)、供电(如座位下方安装插座还是装在前排座位的后侧)和使用笔记本电脑提问(使用常规投影机还是使用带RJ45口的网络投影机)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2)图书馆每个校园几乎都有图书馆,现代图书馆中必然配备了电子图书馆及图书馆管理系统,因此图书馆中应按照专业图书馆的布线要求进行全面的设计。校园中的图书馆必然会与电子化教学联系在一起,要想能够方便地调用图书馆的资源,就意味着图书馆出口带宽不能成为信息传输的瓶颈。

  (3)宾馆、招待所

  为了接待来访的贵宾、同行和学生家属,校园内普遍都设有宾馆或招待所,其中的设施与社会上常见的两星级以上宾馆(桑拿、按摩、游泳等环境可能不具备)没有什么差异。这部分的布线设计几乎可以照搬宾馆布线的结构。

  (4)体育场馆

  校园内的体育场馆是必不可少的,正因为如此,有些当地的大型运动会(如大学生运动会等)可能会放在校园中进行。

  如果体育场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满足体育场馆信息化标准,能够在召开大型运动会时进行运动场联网,可以进行新闻发布,可以迅速地公布比赛信息,就可以做到物尽其值。事实上,现代化体育场馆的信息建设对布线的需求并不高,相对于校园内的其它建筑而言布线成本也很低。

  (5)教职员工的家属宿舍区

  有些校园中包含有家属宿舍区,有些则是在校园外建有家属宿舍区,当然有些校园不考虑家属宿舍区,而是让教职员工购买社会上的商品房。

  对于家属宿舍区而言,其基本的信息化建设类似于智能小区。但由于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非坐班制,大多数时间可以在家里工作),因此在建设时,应将校园信息网络(主要为计算机网络)引伸到家属宿舍之中,让教师们能够在家中高速调取校园服务器内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上传到服务器内。

  因此,家属宿舍的入户带宽不应为常规的1~2Mbps,而是应该达到100~1000Mbps,即可以做到百兆以太网或千兆以太网到家庭。

  (6)学校后勤管理

  学校后勤管理的工作面很广,包含校园绿化、基础建设、设备维护、餐饮商业、卫生保健等内容,当然不可缺少学生学籍管理、学校档案的管理,以及校、学院、系、教研室、处、科、室的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这些管理对综合布线而言就相当于办公室(或办公楼)的布线建设。

  如果学校自建家属区,那么家属区管理也是学校后勤工作的一部分,这部分管理事实上属于智能小区物业管理。

  由于校园中各种管理部门之间的距离往往较远,很多都得借助于光缆才能实现高速的信息化管理,而光缆上同时还在传输电子化教学、宽带上网等各种类型的信息,因此管理网的相对独立就成为防止校园内外的病毒和黑客(包括“红客”)袭击的必要手段。

  (7)校办工厂、训练中心、实验室

  为了满足理工科教学活动中需要,理工科校园和医科校园中大多建有各种类型的校办工厂、训练中心和实验室,其中实验室的数量最多。

  校办工厂和训练中心的布线结构与工厂布线基本相近,只是由于它兼有演示的功能,因此对布线的布点和带宽需求将会高些。

  大多数实验室的布线与教室布线基本相近。

  总之,既然校园就像一个小社会,那么其中绝大多数布线的设计基础就可以参照社会上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只是在设计时必须始终记住:这是校园,有着它与社会不一样的地方。

  3、校园布线的专业性

  校园毕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它的专业性也十分明显。

  (1)信息化教学

  在教学中,静态多媒体课件教学已十分普及,动态多媒体教学课件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校园的布线系统能够承受非常高速的信息传输,而且要求满足其实时性。

  而从信息管理角度而言,只有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其它信息化资料储存在少数几个大型的、设备完善的数据中心,才能以最少的高水平专职计算机管理人员实现对海量信息的高质量保护(院、系一级的计算机房大多不具备高质量的环境设备和维护人员)。这加剧了对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要求。

  为此,在校园内需要铺设四通八达的信息传输光缆,而且对光缆的传输带宽越来越高。即使是使用目前最为先进的全波光缆(即单模零水峰光缆),也不见得能够完全满足数年后的信息需求。

  (2)学生宿舍及单身教职工宿舍

  学生宿舍和单身教职工宿舍中已经达到人手一台计算机的程度,因此在数年前已经要求在宿舍中每人配备1个数据信息点,每间安装1个电话信息点,即每间宿舍中的信息点总数=人数+1。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全国目前有几个城市正在进行IPTV等新型电视模式的试点,随着试点范围逐步扩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可以在电视机上随意点播自己想看的节目,可以想象,这一潮流在校园中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学生预习和复习课程的基本手段,也可能会成为教师学习新时代中的教学法的参考方法。由于电视点播的传输电缆各有不同:广电使用同轴电缆,电信使用综合布线和ADSL。因此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在电视机旁除了配备射频插座外,再安装1个综合布线的信息点(数据点)作为备用。这样,无论校园中使用哪一种传输介质,都可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工们能够收看点播电视节目。

  (3)满足校园(特别是门卫室、停车场等)对布线的需求

  校园中最头疼的布线问题是对门卫室、锅炉房、变电所、停车场(如果需要的话)等单体小建筑物的布线,因为这些建筑物中的信息点往往只有几个,又必须支持电话、计算机网络、点播电视等多种设备。

  在常规情况下,使用光缆和市话电缆是最不需要动脑筋的办法,但造价很高。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从附近的建筑中铺设室外型双绞线或短距离光缆到单体建筑。

  4、智能系统之间的物理层融合

  校园中的智能系统种类很多,但大多使用综合布线(电缆和光缆)、同轴电缆和控制电缆作为物理层传输介质,它们占用了校园地下信息管道中的大量空间。

  如果在校园设计时能够将部分的物理层介质(如光缆)合并,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地下管道、人井/手孔和传输介质的造价。或者是留有更多的管孔用于出租。

  例如:如果能向机场一样,将校园广播、有线电视、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的光缆与信息传输的光缆统一布局,本着“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原则,通过增加光缆的芯数、减少光缆的根数的方法,就可以大大减少校园内地下管线中的管孔数,达到成本降低、管理方便的目标。

  当然,管线的减少可能会带来光传输设备(如视频光端机等)的增加,因此管线的融合应该建立在总体造价(设备、缆线、管网和管理)下降的基础之上。

  5、结束语

  校园布线并不复杂,只是有些繁琐,需要了解大量的应用需求以及相关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后形成对眼前的布线需求。

  一种可以考虑的布线方式是:在校园管网中留有充分的备用管孔,随着校园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分阶段添加那一时代中比较先进的信息传输缆线(光缆或电缆),使布线始终超前于应用。而这一方法的实现基础是在校园管网铺设之前就对校园的未来已经有了前瞻性的预测,而这一点无论对于哪一层次布线设计师而言都是最难做好的。